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通州新城的前世今生---“拆分北京”

在“北京搬離北京”的整體棋局中,通州新城是最關鍵的一顆落子。可以說,通州搬遷的成敗,絕對決定著“拆分北京”這一龐大計劃的勝敗。
被稱為“城市副中心”的通州新城,最終被確定為155平方公里,佔通州全域的六分之一。今年年初,當這里以“城市副中心”的定位代替了一年前的“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時,官方所希冀達到的最佳效果是:通過教育和醫療資源的平移,使得這裡具備能與北京市中心相差無幾的影響力——有產業、有環境、有配套,吸引一部分人定居於此,真正達到新舊兩城雙核心的格局。
其實,這個對通州的設想並不是新鮮事。“城市副中心”這頂現在看起來光耀奪目的帽子,早在四年前就戴在了通州頭上——在2012年的北京第十一屆黨代會上,就明確提出來要將通州打造成為“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
只不過,當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句口號能夠成真,因為人們已經被通州“忽悠”了太多次。
從本世紀初以來,通州就在一次次規劃中被冠以各種“新城”“副中心”的光環。官方一次次為通州設計出美好願景,卻一次次以失敗或無下文而告終。
截至目前,從經濟狀況上,通州在北京的16個區縣里經濟狀況甚至排在諸多遠郊區縣之後。一條京通快速路加上一條八通線,就是通州的幾乎全部交通血脈。通州全區域內沒有一家上市公司,沒有一家成熟的高新園區。站在八通線上一路向外看,視線所及只有連綿不絕的住宅樓-- 那還得是在空氣好的時候。
2003年是通州房地產的第一個發展飛躍期。當年八通線開通,通州商品房新開工面積增速達到北京全市平均增速的6.8倍。而同期商業辦公樓的新開工面積竟然是0。換句話說,通州當時除了打算借八通線蓋樓賣錢之外,就沒打算幹別的。
2009年年底到2011年,藉著CBD東擴的由頭,通州又找來了新一輪房價炒作的概念。一年多的時間裡,通州拿出了345萬平方米的土地用來蓋房,但這麼大的供應量依然沒能攔住市場的瘋搶,通州房價在此期間從之前的均價5000元/平方米飆升至3萬元/平方米。但是,仍然沒有任何的產業規劃和產業培育。截至2014年,偌大的通州沒有一個商業中心,沒有一家五星級酒店,沒有一個城市綜合體,沒有一棟甲級寫字樓,沒有一座像樣的公園……也就更談不上可持續的產業、當地就業、足夠的上學或就醫條件……
畸形的城市規劃,必然導致了通州枉有優越地理條件,卻只能是一座“睡城”。
每天清早,京通快速路和八通線把幾十萬人運到城里工作,晚上再運回通州。2015年,北京市規劃部門的一個官員特意在下班高峰時,站在京通快速路上的一座天橋上觀察雙方向的車輛。她耐心地數了很久,發現進城的車輛數不足出城車輛數的十分之一。
而現在,政府希望能夠通過對通州新城155平方公里的重新規劃和打磨,讓這裡成為僅次於中心城區的第二大繁華中心。
通州新城以潞城鎮和東六環為基線,完全拋棄了現有通州境內發展最好的新華大街周邊和八通線周邊。從城市規劃角度說,老通州城區已經失去了二次規劃和自我提升的可能性。而對於在過去十幾年內認為通州有發展潛力而定居的人來說,在忍耐了日復一日的交通擁堵和生活不便之後,他們並沒有享受到此次“城市副中心”帶來的利好。
與之相配合的,是人們此前想都不敢想的優質資源像山洪一樣潑瀉過來。僅僅按照目前公佈的數據,通州就將在2020年之前擁有21所市級名校,15條軌道交通和5所三甲醫院。所有引入的醫院和學校都要求必須一體化管理,本校的師資力量都會一體打通,而非名不副實的掛牌分號。而且,這些數字還在持續不斷地增加。
獲得空前支持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甚至上升為國家戰略,此前能夠與之比肩的也就只有浦東。這樣大的力度,能夠改寫多年以來的敗績嗎?
這還真不好說。
從零開始的通州新城有太多缺項。今年年初通州新城梳理出的第一批82個項目中,有62個是基礎設施,如道路、地下水等。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八至十年內,通州新城將成為一個大工地,補足各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這些如果要一一彌補,必然需要不小的努力和不短的時間,然而卻是通州必須完成的事。關鍵是,通州將如何有效補齊真正的產業短板?
如果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要基礎設施齊備後,繼續疊加行政、文化、經濟、交通等綜合性城市功能。但是,在這個一發展就提高精尖的時代,無論從規劃定位還是招商層面,通州已經和北京其他區縣之間存在重疊,且並不佔優勢。
按照現有的安排,通州新城的六大板塊中,除了已確定搬遷且佔地並不大的行政機構,以及預計在2019年投入營業的環球影城之外,其他地方的定位並不明晰。無論是“首都科技創新的集聚地”還是“生態環境良好、土地集約利用的新型產業示範園”,統統帶有理想化的色彩,卻沒有強有力的現實支撐。
目前看來,通州新城最能夠吸​​引過去的產業,將是圍繞行政審批、政府工作而衍生出來的服務機構、代辦機構等,但它們並不能形成任何的產業帶動力量。
太多資源的集聚,有可能是利好,也有可能是混亂。在一次全市會議上,市委書記郭金龍專門提醒通州區委書記:要把教育、醫療、交通等資源“碼放好,別打架”。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目前所有引入通州新城的各種資源之間並沒有統一的規劃調配,而是先拉進來再說。
而且,想通過醫療、教育等優質配套設施吸引人們入住,這是簡單的。而真的要在白紙上興建一座新城,達到產業和居住的平衡,讓這裡真正誕生出可內生的城市發展動力,則是千難萬難的。
可資比較的是,望京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建,直到2010年前後才初步脫掉“睡城”的帽子。上海浦東的三座標誌性建築從1991年就開始規劃,直到2008年才初具規模。已經成為金融中心的陸家嘴至今沒有擺脫交通不暢、就餐不便的配套設施先天缺陷……
7月16日,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12個聯合設計團隊的100多名專家被三輛大巴車拉著,在通州新城進行現場土地踏勘。
六月份向全球發出意向邀請、七月份確定入選隊伍、預計在2017年底前誕生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方案——在國際通行慣例上至少四到五年的工作週期,而今被壓縮在一年半之內。這是又一次中國式的“大干快上”,但是,他們卻是目前能夠被寄予唯一希望的力量。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責任編輯郵箱:tao.feng@ftchinese.com)


黎岩:在“北京搬离北京”的整体棋局中,通州新城是最关键的一颗落子。通州搬迁成败决定着“拆分北京”胜败。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