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沉默的花樹-台灣的外來景觀植物/ 台灣山林行旅─圖記林業試驗所研究中心植物園書畫集 林業試驗所研究中心




沉默的花樹-台灣的外來景觀植物
沉默的花樹-台灣的外來景觀植物
價格:

定價: 640 元

售價: 544 元
型號:BTC009
選項:
數量:
書籍資訊
書 名:沉默的花樹-台灣的外來景觀植物
著 者:李瑞宗 著;   出版者:南天書局、農委會林試所                    
    號:BTC009ISBN   978-957-6387-524 
開  本:16開;  冊  數:1冊;    數:252
版  次:2012        
類  別:植物.農林 
定 價:640
     介:外來與本土,一直是生態、社會、電影、文學或文化,熱衷關注且不斷探討的主題,從荷蘭殖民時代,以迄鄭清移民社會,日本治理時期甚至戰後。生態佈道師諄諄教誨是無用的,人心喜好奇花異卉與喜新厭舊心理,才是這股Exotic力量洶湧推進的主因。大王椰子、亞歷山大椰子、中東海棗、美人樹、小葉欖仁、黑板樹曾伴我們的父兄輩成長,今後還有更多更俗艷的外來植物跟我們的子代孫代生活下去。許多人不知道的台灣,其實是外來景觀植物的落腳地,更是大量繁殖、輸出移居的大本營。








台灣山林行旅─圖記林業試驗所研究中心植物園書畫集


本所組織

地址:高雄市六龜區中興里中庄198號

電話:07-6891028、6892333

傳真:07-6891008

本中心簡介:

民 國15年(1926),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在高雄六龜地區設立「臺灣演習林」;民國35年(1946)由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成立「第二模範林場」;民國 37年(1948)歸併於高雄山林管理所;民國38年(1949)復將有關金雞納事業部分劃歸本所設立試驗中心,並於翌年成立「金雞納試驗場」;民國53 年(1964)改稱為「六龜分所」;民國92年改稱「六龜研究中心。本中心轄有試驗林地9,882公頃,位於海拔250-2,600公尺之間,年平均氣溫 扇平為24℃,年平均雨量為3,400公厘(毫米),為熱帶、溫帶樹種育苗造林試驗之最適環境。主要建物有辦公室、溫室、苗圃、工作室、森林生態保育館、 林業會館、教育推廣中心、森林數位站、倉庫及宿舍等。

六龜研究中心轄區內之工作站:

(1)扇平工作站

(2)鳳崗山工作站

(3)多納工作站

研究重點:

一、自然生態環境:

六龜試驗林位於本島南部,面積9,882公頃,海拔250~2,600公尺間,屬荖濃溪流域,森林組成樹種以樟科及殼斗科為主。 人工林面積1,560公頃,主要造林樹種為台灣杉、香杉、紅檜、牛樟、烏心石、臺灣櫸、光臘樹及臺灣赤楊等,均為重要之臺灣原生針闊葉樹種。

二、人 文社會經濟:

六龜試驗林屬於高雄縣茂林鄉,轄區內有茂林、萬山及多納村,擁有豐富景觀遊憩價值之資源,族群以排灣及魯凱族為主要,為典型之農村社會,轄區與六龜鄉之關係相當密切,故本試驗林經營計畫之編定,亦將此鄰近地區之經濟與社會層面需求納入考量。

三、試驗研究方面:

(1)發展森林生態系的經營理論。

(2)尋求永續暨合理經營森林生態系技術。

(3)南部經濟樹種之選育及育林研究

(4)無線感測器網路系統之研究







地址:60081嘉義市文化路432巷65號

電話:05-2311730

傳真:05-2328249

本中心簡介:

中 埔研究中心肇始於民國前4年,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在嘉義埤子頭創設苗圃,從事橡膠樹之繁殖試驗,翌年十月復於山仔頂闢設試驗地,而後又在中埔庄(今之中埔 鄉)之澐水溪沿岸開拓官有山林,從事橡膠樹類之造林及採膠試驗。民國前1年為擴大試驗規模,合併埤子頭、山仔頂及澐水等三試驗地成立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林業 試驗場嘉義支場。民國10年改隸為中央研究所林業部嘉義試驗支所,設總辦公處於山仔頂,並實施柚木、鐵刀木、橡膠樹之造林試驗。民國20年因業務需要遷移 辦公處於澐水並改稱林業試驗所中埔支所,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改稱臺灣省林業試驗所中埔分所。民國82年為加強環境保護林之研究與推廣,設置四湖工作站 專司海岸防風林之研究,並積極推動成為海岸林經營示範基地。民國88年政府組織調整,改隸為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中埔分所,民國91年改稱中埔研究中 心,民國93年8月將行政中心移至嘉義市「環境保護林研究中心」現址。轄屬據點分佈於嘉義縣、嘉義市與雲林縣境,包括澐水試驗林、嘉義樹木園、埤子頭植物 園及四湖工作站。

隨著時代的變遷,本中心的任務隨之調整以海岸林、都市林及工業區環境林之營造技術研究及發展,「環境保護林研究中心」並設置生態教育館展示相關主題,轄屬植物園提供解說服務,期能發揮植栽綠化對環境避害防災之保護效能及社會教育功能。

研究重點:

一、建立環境保護林育林及作業體系:    

隨 著環境開發日俱,人為及天然災害日益嚴重,利用植物等自然資源保護環境逐受到重視,在全球生態環境變遷中,環境保護林的建造將成為陸域生態系重要一環,環 境保護林兼具綠美化功能,包括都市林、公園林、休閒遊憩、防災、水土保護及防風林等。本中心從事環境綠美化及環境保護樹種培育及林分建造工作由來已久,累 積了豐富之苗木培育管理、栽植技術與經驗,逐步建立樹種選擇、栽植配置、植栽施工等作業準則,以作為推廣及實施之依據。另外透過研究建立符合生態原則的樹 種組成,提升林分的自我更新能力,加強改善都市住民環境與海岸保護等功效。

二、落實植物園之經營管理:   

中埔研究中心轄區有 四湖海岸、嘉義樹木園和埤子頭植物生物多樣性展示區,近年來已進行妥善規劃設計及建造,除提供植物生物多樣性展示、學術研究、植物生態展示、休閒遊憩、解 說教育與資源保育等功能進行規劃外,並重視週邊景觀及經營管理的改善。在不同的植物生物多樣性展示區中,嘉義樹木園及埤子頭發展成不同類型的都會型植物 園,做為學術研究、休閒遊憩、解說教育與資源保育等多功能之植物生物多樣性展示區。四湖海岸植物園發展成海岸型植物園,以海岸林植物及生態、海岸育林作業 體系之建立、環境解說教育與資源保育等多功能之植物展示園區。

1.嘉義樹木園   

位於嘉義市東區山仔頂,面積約8.3公頃,初期 以橡膠樹與熱帶經濟樹種引種研究為主,如巴西橡膠樹、肯氏南洋杉、槭葉翅子木、大葉桃花心木、柚木等,全區以熱帶樹種為主,故稱為「嘉義樹木園」。除供適 應性觀察外,也兼具母樹園之功能,林相優美完整,民國37年以「林場風清」獲選為嘉義八景之一。民國91年更名為「山仔頂植物園」,是為發展都市林與遊客 之間人文社會相互影響等學術研究、資源保育與休閒遊憩等功能之植物園區。為符合實際現況及歷史傳承,民國98年恢復為「嘉義樹木園」。

2.四湖海岸植物園   

位 於雲林縣四湖鄉濱海地區,面積約22公頃,民國82年設立。設有海岸苗圃、海岸植物標本園、濱海溼地植物區外保育區及海岸防風林等展示區。目標在推動海岸 防風林之自我更新及了解防風林樹種特性、組成及林分結構功能,提供海岸林建造、林相改良與經營之參考,為兼具海岸植物研究、樹種保育、海岸生態及海岸育林 體系等功能之植物園區。

3.埤子頭植物園   

位於嘉義市西區,面積約4.6公頃,民國前4年設立,早期為橡膠樹繁殖試驗苗圃, 後期為竹類標本園,因應社會變遷及時代需要,擴大植栽內容轉型為都會型植物園。園區以生態工法興建,設有草皮植物區、灌木植物區、蔓藤植物區、香花植物 區、都市複層林景觀區及苗圃區等,不僅提供都會民眾一處休閒遊憩的場所,亦可作為都市林樹種研究、推廣及植物保育的多功能植物園區。

三、加強海岸防風林之經營研究:   

臺 灣海岸防風林早期多採木麻黃純林方式建造,木麻黃類具耐鹽與抗風特性,能適應濱海環境,達成防風、防災需求,是為海岸人工林主要樹種。然而大面積人工純林 易遭致病蟲危害,發生重大災害後復舊更新不易,木麻黃早熟易衰壽命短,天然更新不易故難達永續防風機能。為改善及補充木麻黃的不足,研究海岸地區原生樹種 混合造林,以解決上述問題。近年來政府大舉推動濱海區域之經建開發,混合林帶之規劃設置已發揮功能,成為濱海地區環境保護林分的營建概念。













台灣山林行旅─圖記林業試驗所研究中心植物園書畫集






侯吉諒,王國小亭長坐山色暮─福 地址:臺東縣太麻里鄉大王村橋頭6號

電話:089-781302

傳真:089-782900

本中心簡介:

本 中心成立於1933年,為中央研究所林業部於臺東麻里蒲廬及依薄督設置「臺東藥用植物試驗地,進行金雞納樹之育苗造林試驗;1939年,林業部獨立為「林 業試驗所」,「臺東藥用植物試驗地」遷建於太麻里溪下游平地,改稱「麻里蒲蘆林業試驗支所」;1946年4月,奉核定組織章程,改為「太麻里分 所」;1999年,因政府組織再造,本所由隸屬於臺灣省政府改隸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2年5月本所組織修編,將太麻里分所改設為「太麻里研究中 心」。   

本中心轄有試驗林地約974公頃,海拔90-1,450公尺間,年平均氣溫24℃,年平均雨量1,800mm,其中人工面積約235 公頃,其餘為天然林及試驗地。主要建物有辦公室、溫室、苗圃、工作室、倉庫及宿舍等。目前人員編制有副研究員兼主任1人、助理研究員3人、技工8人。

研究與經營重點:

1. 特用植物研究、開發利用與推廣:針對臺灣紅豆杉、牛樟、喜樹、青脆枝、土肉桂、麻瘋樹等森林特用植物進行研究與利用。

2. 試驗林調查與監測,建立試驗林生態資源資料庫,提供研究森林保育與經營之試驗場所:針對天然林永久樣區與母樹、試驗地與人工林造林地進行調查及監測。

3. 推廣森林生態環境教育、提供知識服務:規劃有操作性研習活動、戶外教學課程方案與到校服務活動,藉以提供鄰近學校環境教育學習場所,以瞭解森林生態環境之美。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五城村華龍巷43號

電話:049-2895535

傳真:049-2898627

本中心簡介:

蓮 華池研究中心成立於民國7年(1918)4月23日,原名為「藥用植物栽培試驗地」,設址於南投縣魚池鄉五城村。民國22年(1933)改稱「蓮華池試驗 地」;民國32年(1943)改稱「蓮華池支所」;光復後民國34年(1945)改稱定名為「林業試驗所蓮華池分所」;民國38年(1949)改隸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民國88年(1999)改稱 行政院農委會 林業試驗所「蓮華池分所」;民國91年(2002)改稱 行政院農委會 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至今。

本研究中心轄有試驗林地460公頃,位於海拔576-925公尺之間,年平均氣溫21℃,年平均雨量 2,200公厘(毫米),為中部中低海拔地區僅存最完整之天然闊葉樹林。主要建物有辦公室、生態教育館、實驗室、肖楠木屋教室、工作室、苗圃、倉庫及寄宿 舍等。由於氣候、環境相當怡人,是試驗研究最佳之場所。

本中心轄下之畢祿溪工作站位於梨山附近,海拔2100-3370公尺,屬溫帶性氣候,為天然針葉林與針闊葉林之森林植群,從事中部高山試驗集水區水文及中高海拔森林生態之相關研究。

研究重點:

依 據CTFS長期進行永久樣區研究所發展而成之作業模式,在蓮華池試驗林一號及二號量水堰之間,設置一處面積25公頃(500m*500m)之蓮華池闊葉林 長期動態樣區,並進行調查人員訓練及第一次木本植物普查工作,藉由永久樣區內之木本植物普查工作,分析並了解蓮華池地區中低海拔天然闊葉林之植物社會組成 與特性及其在於全球生態系中之地位。本計畫所得之研究成果,可成為長期生態研究之基礎資料庫,有助於更多元化,跨學科之研究,更能提供作為發展森林生態系 永續經營模式之最佳資料庫與理論根據。   

目前區內之動植物相調查,計有高等植物177科,561屬,879種,其中589種為自生種,290 種為引進種。野生鳥類78種。另已調查蝶類131種,兩棲類之蛙類24種、蜥蜴類10種、爬蟲類11種,哺乳類20種,並已出版相關研究報告四百餘篇與 「蓮華池森林鳥類」、「蓮華池昆蟲世界」、「蓮華池試驗林植物名錄」、「蓮華池試驗林的昆蟲(Ι)-蝴蝶」等書。

一、臺灣中部森林生態及自然資源保育

(1)設置蓮華池闊葉林長期動態樣區

(2)蓮華池闊葉林長期動態樣區內之動植物相調查

二、經濟林之試驗研究

(1)杉木類育林試驗

(2)肖楠育林研究

(3)闊葉樹種之研究

(4)熱帶樹種之引種試驗

(5)竹類培育研究

(6)森林副產物培育之研究

三、森林集水區試驗區

(1)集水區水文及氣象之長期觀測

(2)中部試驗集水區之經營管理與維護













地址:(94644)屏東縣恆春鎮墾丁里公園路203號

電話:08-8861812,8861157

傳真:08-8861707

本中心簡介:

本 中心之發展肇始於日本治臺時期,於臺灣總督府殖產局下轄有鵝鸞鼻庄龜仔角、港口庄、豬勞束(里德)及高士佛等四個區域並分設為母樹園。(一) 豬勞束(里德)事業地(第一號母樹園):本事業地係於1902年著手設置,是為本場創業之根基地,其主要功能就是把想要殖育試驗的各種熱帶植物,先蒐集到 此地予以護育,俟其略能適應土地環境之後,再將之轉植港口等其他事業地。(二) 港口事業地(第二號母樹園):創設於1903年,本事業地以移植第一母樹園經馴化物種為主要目的。在纖維植物中尤以殖育臺灣之瓊麻之原始母株最具代表。 (三) 高士佛事業地(第四號母樹園):開創於1902年,以試種各種針葉樹以及其他熱帶地區之高山性植物為其主要任務。(四) 龜仔角事業地(第三號母樹園): 1904年所開創,全區由珊瑚礁質石灰岩所成,亦即所謂「高位珊瑚礁」的溶蝕地形。1907年開工籌建辦公室、職員宿舍於此,並於四周設各熱帶經濟植物之 標本園並附設苗圃,亦即恆春熱帶植物園的前身。1908年把龜仔角事業地改為熱帶植物園之預定地,其他則改稱試驗區。於1908年闢設「熱帶有用植物標本 園」, 1911合併稱為「殖產局林業試驗場恆春支場」; 1939改稱「恆春支所」;民國34年(1945)定名為「恆春分所」,民國91年改稱為「恆春研究中心」。林區內天然景物及歷史遺跡甚多,峭壁巉巖,隨 處可見珊瑚礁岩及鐘乳石,熱帶雨林極為茂盛,生物資源豐富。   

主要建物有辦公室2棟、溫室、苗圃、工作室、倉庫及宿舍等。

研究重點:

一、熱帶植物園之經營研究

(1) 熱帶植物種子研究和國際種子之交換   

植物種子採集為植物園經營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採集對象以恆春半島各地、南仁山、里龍

山、浸水營、南橫公路和綠島、蘭嶼等地為主,所採集之種子除供植物園區所需之育苗外,

與國內外各植物園做種子與種子目錄之交換亦為重點之一。

(2) 自然教育之宣導與推廣   

配合植物園經營計畫,利用中心製作之各種解說資料及植物園區各型之解說牌,提供民眾進行

自然教育的場所,並設有解說志工團,提供免費的解說導覽服務,並針對志工辦理相關培訓活

動,期能增進志工解說教育之技能,以提升自然教育之功效。解說服務預約及洽詢電話:08-

8861157轉103。

(3) 植物園展示區之經營管理   

植物園的功能在於發揮生物多樣性保育、植物科學研究、環境教育,並提供生態休閒旅遊。因

此本園區目前共計有17個植物展示區以為研究及保育目的之外,亦提供教育及解說功能。17個

展示區分別為棕櫚科、榕屬、白榕、豆科、蘇鐵、藤本、熱帶果樹、樟科、殼斗科、稀有植

物、恆春半島植物、水生植物、恆春半島民俗植物、蘭嶼植物、變葉木植物、天南星科植物以

及蕨類植物展示區等。展示區中設置步道、植物解說牌及適量之休憩設施,引導觀眾進入參觀

學習或休憩。

二、試驗林經營管理   

中 心下轄試驗林地共870公頃,其中鵝鸞鼻段共466公頃,內有辦公廳舍、恆春熱帶植物園區、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及龜仔角苗圃;港口段共248公頃, 內有港口苗圃;豬勞束段共98公頃,內有里德苗圃;高士段共58公頃,主要為試驗用地。各試驗林區所設之苗圃,為配合委託育苗計畫、稀有特有物種蒐集及植 物園經營計畫之苗木培育場所。各試驗林區提供各研究單位及大專院校進行試驗及研究計畫,每月均排定人員對所轄之試驗林地進行巡視,以防止林地遭入侵並維護 林地安全。龜仔角試驗林另設有永久樣區10公頃,進行林分動態定期監測。










地址:宜蘭郵政第132號信箱(26445 宜蘭縣員山鄉湖西村雙埤路福山1號)

電話:03-9228900

傳真:03-9228904

福山研究中心

本中心簡介:

福 山研究中心之成立先行於民國71(1982)年臺灣省林務局移撥國有林烏來事業區第72林班,面積500.73公頃,復於民國75(1986)年將烏來事 業區第15林班2 小班及宜蘭事業區第53、54、57林班等,面積597.17公頃移撥給本所經管,合計面積l,097.90公頃,供為本所在臺灣北部地區之試驗用地。民 國76(1987)年成立籌備處,專責辦理福山試驗林、植物標本園、哈盆自然保留區之規劃、建設及經營管理等工作;民國79(1990)年11月1日奉准 正式成立為「福山分所」。民國91(2002)年因機關修編,福山分所改設為福山研究中心。

本中心位於臺北、宜蘭兩縣交界處,海拔400-1,400公尺之間,年平均氣溫18.5℃,年平均雨量4,125公厘(毫米),冬季陰濕多雨,全年無乾濕季之分,年平均相對濕度為94.1%。試驗林保存著典型的天然闊葉樹林,動植物種類豐富,為研究自然生態之優良場所。

福 山試驗林規劃成三區。最北為水源保護區,面積355.7公頃,哈盆溪與粗坑溪均發源於區內,地勢較高、坡度較陡,植群以天然闊葉樹林為主,為了維護溪流之 水源、水質,本區域除供各項研究調查外,不進行任何開發,一般遊客亦不得進入。植物園區位於試驗林中段,面積計409.5公頃,除供做為試驗研究之場所 外,地勢較為平坦之30公頃地區,開發為行政管理區與植物展示區,有系統的收集台灣植物,栽植展示,充分運用自然資源,發揮學術研究、環境教育、資源保育 及森林遊憩等功能。植物園區之南為哈盆自然保留區,面積332.7公頃,為農業委員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之自然保留區,其目的在於保存本區之自然生態體 系,以供基因保存,永久觀察與研究;保留區內大部分地區為天然闊葉樹林,生態體系複雜,野生動植物種類、數量甚多,為確保環境之完整性,遊客不得進入本 區,並禁止漁獵、採集等行為。

主要業務:

一、福山植物園經營管理   

臺 灣現有植物園或樹木園大多位於低海拔地區,所收集展示的植物亦以熱帶及亞熱帶植物為主,唯有福山植物園是位於海拔五百公尺以上,以收集、研究、展示臺灣 中、低海拔植物為目標的植物園。植物園的經營目標主要為學術研究、環境教育、資源保育、及休閒遊憩,福山植物園由於保有自然度極高的天然環境,成為民眾嚮 往的休憩場所,然為達永續經營的原則,對入園人數加以限制,因此本園並不強調其休憩功能,而以其它功能為主要目標。

福山植物園經營管理工作分項概述如下:  

(一)植物收集、培育、展示:

收 集植物園預定展示之苗木,依照園區之規劃,栽植於展示區之中。研究中心成立二十餘年,目前園區中展示135科7百餘種植物,計4千餘 株。展示區依恩格勒(Engler)植物分類系統,將維管束植物依序栽植,依其類別分為蕨類植物區、裸子植物區、離瓣植物區、合瓣植物區、杜鵑花區、竹區 等;此外依用途及生態特性之不同,分別設置水生植物池、林下植物區、草本植物區、民俗植物區等。

(二)解說教育:

設置植物園入口 網站,提供訪客園區概況、自然生態及與展示主題相關的各項資訊,並安排解說員於園區入口處為每位訪客介紹園區概況及入園注意事項,展示區內設置植物名牌及 大型解說牌,說明植物展示區與植物的特性。此外,於福山自然中心展示室及視聽室提供靜態展示及影片播放服務。

(三)展示區維護:

包括園區刈草、植栽修枝、施肥、植穴覆蓋、樹木支撐、病蟲害防治等。

(四)設施興建及維護:

興建道路、停車場、步道、涼亭、橋樑、廁所等設施,並定期維護、保養。

(五)遊客管理:

每 日開放遊客5百名(假日6百名)入園,採預約申請方式,民眾可於預定入園前75日起至35日止以網路向本研究中心申請。為避免野生動物因翻尋垃圾桶中之食 物而影響其自然行為,因此園區內不設垃圾桶,請遊客將所製造的垃圾自行帶回。園區僅在上午9時至下午16 時開放。全年每星期二 ,三月整月及國定民俗假日(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休園。

二、哈盆自然保留區經營管理     

哈盆自然保留區係於民國 75(1986)年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之規定公告設立,其目的在保存臺灣北部山區代表性之自然生態體系,主要保護的對象為天然闊葉 樹林與棲息其間的野生動物,以供為基因保存、永久觀察、教育與研究之區域,管理機關為林業試驗所,福山研究中心負責管理維護。

主要工作內容為:

(一)人員進出管制:

為保護其生態體系,僅允許工作人員及經核可之研究人員進入。在植物園區通往保留區之路口,設置告示牌請遊客勿入保留區內,以免違法受罰。在保留區西側,原有登山步道貫穿,常致管理之困擾,故已於保留區外緣另闢步道,同時封閉原有步道,以引導登山客繞過保留區。

(二)定期巡視:

保留區內各種野生動物極為豐富,常有獵人進入設置陷阱等,故每月定期派員巡山2次,並於冬天獵季,加強巡邏每周1 次,拆除獸夾、陷阱、獵寮等,以保護本區之自然資源。  

(三)保育宣導:

於保留區之出入口設置告示牌,請民眾勿進入保留區;出版「哈盆自然保留區」摺頁,以宣導保留區設置之目的、功能與相關規定。並不定期於鄰近原住民村落舉辦宣導活動,取得鄰近民眾之認同,以減少本區域狩獵事件之發生。

(四)監測調查:

在 保留區經營管理上,資源調查及監測為必要的措施,經由長期監測,可了解區內各項資源變化情形,由此評估保留區之經營是否達到設立的目標,以改進經營管理上 的措施。目前已建立水質監測站三處、氣象站一處、野生動物自動照相機三處等,定期調查監測,並提供其他學術研究單位進行相關研究調查,如魚類、水生昆蟲、 鳥類等,以瞭解本區資源。

研究重點:

一、福山長期生態研究   

生 態系研究的內涵十分複雜,具有大空間、跨領域與長期的特色,需要規劃大型、整合之長期研究始能完成。福山試驗林成立後,本所即規劃以此做為長期生態研究試 驗地,邀集各大學相關的教授,向國科會申請研究計畫,至民國81(1992)年,國科會開始補助此整合型計畫,每年均有多項計畫於此進行。計畫內容為探討 福山森林生態系之組成及功能,包括生物因子如微生物、真菌、植物及動物等,非生物因子如光照、雨量、氣候、土壤、營養鹽等,並研究擾動(如颱風、空氣污染 等)對此生態系產生之長、短期效應,及本區生態系的演替。迄今,以本區為試驗地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已逾百篇,建立極為豐富的基本資料。除學術價值外,此計畫 亦具教育功能;透過助理或博、碩士研究生之參與,培養生態學研究人才;研究成果除可供專門學科教學外,還有許多自然教育的素材,為撰寫本土性生態教材之最 佳參考來源,並可做為環境保護及自然保育政策擬訂上的科學根據。

二、福山亞熱帶雨林森林動態樣區之設置與調查   

本計畫緣自民 國90(2001)年4月,本所與林務局、美國史密斯森熱帶森林科學中心(CTFS)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意共同於林務局烏來事業區第15林班內(鄰近 福山試驗林),建立一面積為25公頃之亞熱帶森林動態樣區,以進行長期森林動態學研究。其成果除能瞭解本區植物社會與其動態變化外,此永久樣區更能成為許 多如植物族群、生長環境、森林更新、養份循環等相關研究的核心地點。此為國內第一處面積達到25公頃之大型森林樣區,能藉此機會與國際上所有的森林動態樣 區共同分享資訊、技術經驗、研究成果及人員交流,培養國內相關人才,並激發多元化、跨學科、國際性研究計畫之進行,提升臺灣在長期生態研究與亞熱帶雨林研 究之學術地位。

本中心人員研究領域及負責業務:

山夜色




金色羅紋 66*99cm 2004




落款/




小亭避陽遊興闌,

長坐暮色滿夏山,

天光晚照樹聲遠,

風剪秋意感涼寒。




福山初秋炎熱如暑,至向晚始清涼,暮山蒼茫中,別有情境。甲申歲末,用金色羅紋,蓋借紙色之古穆幽光也。
















出版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頁數/張數/片數:






出版年月:

民國094年05月


裝訂:何者是山何者霧─福山清晨




仿宋羅紋 66*99cm 2004




落款/




霧中看山總模糊,

山霧起時難尋路,

路上看山起霧時,

何者是山何者霧。




甲申八月,漫行福山林道遇霧起,不辨山形樹影,試寫其境。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