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雲和街十一號


梁實秋雲和街故居今年整修完畢,最快預計十月底開放參觀。

每到夜晚車水馬龍、熱鬧的師大路,轉個彎走進巷弄,與師大夜市只有一路之隔,一棟八十年日式宿舍靜靜坐落其中;老宅經復舊翻新有了全新面貌,而在60年前,雲和街十一號,正是梁實秋故居。

探訪雅舍 遙想梁家生活

梁實秋故居經整建後,重現最初日式宿舍建築風華。 記者陳立凱、黃義書/攝影
對於梁實秋的文學作品,一般人印象最為深刻,是其敘寫生活隨筆的《雅舍小品》,除了第一冊寫於重慶北碚,接下來三冊均在台完成,而雲和街十一號正是梁實秋居住的其中一處。

1949年來台後,起先梁實秋夫婦倆並無房產,暫居於朋友家,後來遷入友人提供的日式宿舍;不久後梁實秋接受師院教職,才與妻子程季淑、女兒文薔入住雲和街十一號。

在台近四十年梁實秋換過許多居所,多數均已拆遷不復當年樣貌,雲和街十一號經復舊翻新後,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一棟宅邸。故居興建年代經考證約在1930年 代,為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宿舍,戰後由師範學院接收;故居占地約八十多坪、建築物僅三十坪,格局方正簡潔、為典型日式宿舍建築。

走入故居中,依然能聞到日式宿舍特有的檜木香氣,而經復舊工程翻新後,屋內仍能看到最初日式設計,諸如廊道寬90公分、高180公分等。師大也特別考證重 現了日式建物特色,一入玄關、抬頭可見日本新居中特有的祈福幣串,作為祈求新屋未來一切安好之意;另外屋內也重建「天袋」、「地袋」的置物空間,與具正 式、精神意涵的「床之間」。

樹蔭遮天 忘不了麵包樹

故居共八十坪,光是院子就佔了一半以上。
雲和街十一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門口樹齡超過80年的麵包樹,在梁實秋遷進雲和街時,麵包樹就已高聳碩壯,遮蔽了大半個院子;梁實秋居住其中的七年間,朝夕流連感受其下的微風徐徐,更常在樹下與友人聊天敘舊。

然而台北多雨天氣,雲和街屋子雨後常積水,對於當時患有風濕的妻子程季淑並不合適,1959年梁實秋經考量後,遂舉家搬遷至安東路,買了塊地自建房子。遷居後梁實秋夫婦想念當初家中的那棵大樹,程季淑更攜了麵包樹種子栽植於安東街的庭院中。

然而梁實秋對於麵包樹的懷想喜愛,並未因時間過去而沖淡;1973年短暫遷居美國的梁實秋,在其七十歲生日時曾寫了一首詞,懷念的依舊是那當年屹立於庭院中、鬱鬱蒼蒼的麵包樹。

幾經波折 預計十月開放

師大進行翻修工程時,也盡量按照原屋原貌做復舊。
1959年梁實秋搬離雲和街十一號後,陸續有師範大學教授入住;但在2003年雲和街十一號經台北文化局指定為歷史建物後,因沒有配套措施、產權未明,房子閒置七年,木造房子少了人跡,開始腐朽衰敗、故居甚至淪為垃圾堆,直至去年由師大接手開始復舊工作。

歷經八個月修繕,梁實秋故居預計十月底開放參觀,空間將委外經營。

參觀資訊

.台北市大安區雲和街十一號

.目前未開放,電話與參觀時間仍未定。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