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Winemaking - changing Moldova’s image

Wikipedia article "Moldova"

Inside Europe | 18.10.2008 | 07:05

Winemaking - changing Moldova’s image

When foreigners read about Moldova it’s invariably in association with corruption, human trafficking or wide scale poverty. Moldovans, though, would like their country’s image to be based on one of its potential assets – winemaking.

After all, Moldovan wines are exported to around 60 countries and the locals will tell you that Moldova is even shaped like a bunch of grapes.

The country’s oenological heritage is a distinguished one: Moldova’s vineyards have won prestigious foreign awards and back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ir wines were drunk by the British royal family. But the industry needs a higher profile and more markets abroad.

Reporter: Helen Seeney (Moldova)


摩爾多瓦人與羅馬尼亞人同宗同文,都是達契亞人的子孫。13世紀14世紀蒙古韃靼人匈牙利人入侵,達契亞人逐漸分為三支:摩爾多瓦人、瓦拉幾亞人川西凡尼亞人。古代的摩爾多瓦的國名為達契亞-圖拉真國,它後來又形成了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和川西凡尼亞三國。1359年波格丹一世創立了獨立的封建公國。1487年後淪為奧斯曼帝國附庸。1600年1601年,摩爾多瓦、瓦拉幾亞和川西凡尼亞三個公國曾短暫統一。1812年俄國將摩領土(比薩拉比亞)划入其版圖。1859年1月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合併,稱羅馬尼亞。1878年,比薩拉比亞再次隸屬俄羅斯。1918年1月摩宣布獨立,3月與羅馬尼亞合併。1940年6月,蘇聯將比薩拉比亞再次划入其版圖,並將比薩拉比亞大部分領土與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合併,成立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比薩拉比亞南、北部的部分地區被划入烏克蘭。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羅馬尼亞為德國盟友。德國將比薩拉比亞劃歸羅馬尼亞。1944年9月,蘇羅停戰協定規定恢復1940年的蘇羅邊界。1990年6月改國名為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5月23日改國名為摩爾多瓦共和國,8月27日宣布獨立。

[編輯] 政治

主條目:摩爾多瓦政治

1994年7月通過的憲法規定,摩爾多瓦是一個主權、獨立、統一和不可分割的國家,堅持政治多元化條件下的民主,實行總統制、三權分立,公有和私有制並存;摩永遠為中立國家,不允許在其領土駐紮外國軍隊。議會實行一院制,共有議席101個。2000年7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摩爾多瓦由原來的半議會制共和國改為議會制共和國,將總統的產生方式由全民普選改為議會投票選舉,總統在國家事務中的權力被削弱。摩議會實行一院制,任期四年。 2001年,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成為當今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通過議會民主方式取得政權的共產黨之一。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主席弗拉迪米爾·沃羅寧當選為總統。2005年3月,摩共再次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沃羅寧再次當選為摩總統。

[編輯] 行政區劃

[編輯] 地理

主條目:摩爾多瓦地理

[編輯] 人口

主條目:摩爾多瓦人口

總人口428.4萬。其中摩爾多瓦人占65%,烏克蘭人占13%,俄羅斯人占13%。

[編輯] 文化

主條目:摩爾多瓦文化

[編輯] 其他主題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