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Hagia Sophia; Istanbul world heritage site status challenged/在伊斯坦堡/Orhan Pamuk’s Istanbul

 

 在伊斯坦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today-article1.htm
伊斯坦堡歐洲區,午後放學的中學生。
蘇菲亞大教堂(二樓)內聽解說導覽的女人。
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往歐洲區望。
◎葉佳怡 攝影◎王志元
遠遠傳來的渡船鳴笛聲
在伊斯坦堡的我無夢。


Orhan Pamuk’s Istanbul

Orhan Pamuk’s Istanbul

“I belong to this city,” says the writer about his birthplace and longtime home. Join him on a deeply personal tour through Istanbul’s neighborhoods and his memories.


奧罕.帕慕克在《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中曾提到,土耳其語當中有一種特殊的時態,讓人能將傳言及親眼所見的事物區分開來。你若想講述夢境,就得使用這 個時態,彷彿說的一切皆為別人所見。在我讀了這本書後,伊斯坦堡成為了我的夢境,彷彿看過一遍,但又是透過他人之眼。然而等我終於到達此地,現實與夢境終 於合而為一,我便丟失了夢。

伊斯坦堡和台北時差五小時。簡單換算的話,伊斯坦堡早上8點等於台北下午1點,於是同樣的作息如在台北是懶散,在伊斯坦堡卻顯得積極抖擻。就算前一天玩得再累,我每天最晚9點前也會醒來,而通常伴隨思緒清明起來的便是遠遠傳來的渡船鳴笛聲。

如果要說有什麼能將伊斯坦堡的住民連結在一起,其一便是每天定時響徹海峽兩岸的禱詞廣播,另外大概就是渡船的鳴笛聲。對當地人而言,那大概就像我們聽街道上 的喇叭聲般平淡無奇,畢竟鳴笛的功用如同車輛喇叭,就是船隻間彼此招呼、警告,或者傳遞訊息的工具。又或者偶爾暗示了已經迫在眉睫的災難。但對我來說,那 代表海,代表不停的往來流動,代表歷史中各種文化、商業及戰役的匯流與幻滅。

我離海最近的居住經驗在花蓮。當年我在花蓮念書,海是親近的鄰 人,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任何人騎著機車都可以輕易抵達的所在。然而島國的海畢竟和夾在內陸間的海不同。島國的海開放,彷彿永遠在等待:等待新人造訪,等待 故人歸來,至於另一邊的騷動總是在幾近無關的遠方。博斯普魯斯海峽卻是這裡人們共有的記憶資產,所有通過它的都會在人們腦裡留下刻痕,即便他們沒有親眼所 見,都能成為共同的夢境。

「對半夜醒過來的人來說,一場遙遠而無法影響個人生活的災難就是一劑良藥。半夜醒過來的伊斯坦堡居民,多半也是數著船笛聲再度入睡。或許在夢中,他們想像自己搭船穿過濃霧,航向災難的邊緣。」

接著所有人彷彿遺忘有過這場惡夢,直到有人在平日場景回過身來說:「昨晚霧角聲把我從夢中喚醒。」

「那時我才知道,博斯普魯斯山丘上的許許多多居民在濃霧之夜被相同的夢境喚醒。」

我 幾乎是為了書中這個段落來到伊斯坦堡。我想明白那是什麼樣的夢。我想感受那種存在於人與人之間更廣泛、更緊密的聯繫。然而伸手出去常常只能撫觸到陷落,就 像我和情人D交往多年,他從未說過任何與愛有關的話語,唯一那次便是在我提出分手,並表示自己始終無法理解到他對未來生活的想像時,他說:「我以為,如果 你愛我的話……」

你可以到很遠的地方,你可以去探索更綺麗的夢境,但更多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和他人始終不活在同一個夢裡。

在伊斯坦堡的我無夢。因為當時是秋天,我也沒機會被霧角喚醒。我的伊斯坦堡屬於白日,只有當地居民屬於黑夜中瀰漫霧氣的深海。我的災難畢竟不在這裡。

理解是冷的
語言很有趣。雖然對於我和大部分土耳其人而言,英文都不是母語,但如果需要溝通,兩方多少會試著擠出幾個英文字彙,並努力捉摸對方理解的程度。

比 如時間長短。我有一次在巷弄中遇到一位中年男子,高瘦儒雅,相當有禮,他在地下室有個擁擠的小店面,因為是觀光區,賣的似乎是觀光客會有興趣的土耳其咖 啡、水煙及紅茶。在一樓的人行道上,他放了幾張風格各異的桌椅,其中有張鋪了華麗喀什米爾毛毯的長椅,拼湊的木桌也鋪了花色複雜的布料,旁邊則有另外幾張 較小的木桌搭配白色庭園塑膠椅。閃著多彩玻璃的水煙則放在一旁的角落。我們和他聊了起來,他於是坐下,但仍先禮貌地以手勢問坐我身邊是否適當。他會的英文 字彙不多,所以我只好用旅遊書上的土耳其話加上英文與他艱難對談。幸而對話最重要的是體貼,是善意,所以儘管理解有限,整段對話仍非常愉悅。

我 們跟他談到住的民宿,談到去過的景點,也談來的地方。在談到必須從亞洲坐船來時,我們談到時間,船行的時間。我努力想表達時間不長,所以每天來回也不辛 苦,我想到英文字彙是「short」,以為這是最接近意思的簡單字彙,但他困惑了一陣,看我的手勢,最後終於恍然大悟地說,「time」、 「small」。我於是開始想像,在土耳其的詞彙當中,時間的長短概念其實是用大小來談。又或者,他只是比較熟悉這個英文字。但我永遠無法真正確定。

又 比如食物的形式。伊斯坦堡當然也有連鎖速食店,在台灣盤據的兩大速食店都有。然而或許是源自於土耳?

其的藝術傳統,所有速食店的內部裝潢總是相對多彩,不見 得新,但就連普普風的壁面飾板也比起台灣鮮麗而活躍。然而速食店就是速食店,無論哪裡的速食店,似乎總不能擺脫那點令人頹喪的氣息:躲雨的老人、因為讀書 疲憊而趴在桌上睡覺的學生、眼神空洞的中年人;儘管裝飾如何想要表現出活力,許多角落卻仍露出老舊衰頹之氣,比如一片被反覆塗刷的漏水髒汙,又或者藏在飾 板側面的漏膠、或不知何年黏上的灰敗口香糖。

不過在我去過的幾家速食店裡,我學到一件事,如果要點薯條,就一定要說「potato」。其他 說法都是沒有用的。不是「French fries」,也不是「fries」。從哪個國家來不重要,用的是何種烹調手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食物本身。也是因為如此,我終於明白了土耳其文的馬鈴薯 說法「potates」,和英文很像,最後也畢竟記得了,因為即便在非速食店的所在,馬鈴薯仍是他們各式快餐店內常見的食物。

說到速食店, 就不得不繼續談:有朋友對我出國還去速食店的行為非常不解。然而這是我的樂趣。我也去大賣場,比如這趟還特地去了伊斯坦堡的家樂福。我喜歡看到自己的平日 生活被翻譯成外國版本的模樣,我喜歡去吃那些賣場裡賣的便宜熟食:油膩、簡陋、粗糙,和台灣的家樂福很像,但完全是土耳其版本。我喜歡看見外國人在平日生 活的姿態,那種冷漠、抗拒、完全沒有期待見到觀光客、並因此徹底沉浸在自己生活節奏的姿態。我不需要聽他們說話,不需要誰的翻譯或解釋。我甚至不介意偶然 窺見他們被生活壓逼的一絲悲傷。因為熱情足以塗抹短少差異產生的裂隙,真正的理解卻是隔一段距離,試著在他人的喜悅與憂傷中找到一種共同的情懷,那共同的 情懷如巨鷹盤旋在高冷的山峰天際,偶爾發出悽清的嚎叫,吸引你們的共同目光。如果到了那個時刻,連語言都是多餘的;如果還不到那個時刻,語言本身就是多餘 的。你只能觀察,將自己匍匐於生活的細節,偶爾渴望這些不同版本的細節能將你們連結起來。

但即便無法連結起來,也無妨。比如我本來逼迫自己 吃下從家樂福買回來的鯷魚捲橄欖,因為我深深相信,即便家樂福的熟食不精緻,也是日常食物的不精緻版本,所以我一定要嘗試看看。然而那調味實在太酸了,為 了去掉鯷魚的腥臭,我滿嘴只能嚐到醋味的尖刺。我最後只好放棄,拿起一袋軟餅乾啃食。結果第二天心中靈光閃現,突然翻出標籤一看,果然,是紐約風格的餅 乾,真丟臉,我還以為找到了喜歡的土耳其餅乾呀。
在將自我邊界往外拓展的過程中,生冷是必然,但偶爾還是需要無理耽溺的放縱與溫暖。你就是需要那餵養你眾多年歲的積習,即便那或許是根本的陋習。

 

 

 

Dialogue | 13.06.2008 | 05:30

Istanbul Needs to Develop as a Modern City While Conserving Ancient Buildings


Special investigators from UNESCO have had Istanbul under the microscope

The UN’s cultural body slammed the city two years ago for failing to conserve its historical treasures. Now the group has to decide what to do with Istanbul’s coveted status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Turkey’s cultural centre is struggling to find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Report: Dorian Jones)

 

 

Inside Europe | 17.05.2008 | 07:05

Istanbul world heritage site status challenged

Special investigators from UNESCO have had Istanbul under the microscope this week

The U-N’s cultural body slammed the city two years ago for failing to conserve it’s historical treasures. Now the group has to decide what to do with Istanbul’s coveted status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side Europe reports on how Turkey’s cultural centre struggles to find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Report: Dorian Jones


*****

Osip Mandelshtam 和 Philip Nikolayev

Osip Mandelshtam

Hagia Sophia

Hagia Sophia: here, God himself decreed
Nations and kings to stop! As witness eyes
In words, your ancient cupola is indeed,
As if on a chain, suspended from the skies.
Across the centuries, Justinian’s example
Shines: Diana of Ephesus abets 
The theft of 107 columns in green marble
For the benefit of those alien gods.
In lofty thought, your magnanimous architect,
Noble of spirit, arranged the nave, exedrae,
Semi-domes, apses, pillars, et cetera,
Once he had indicated east and west.
The lovely temple is bathing in the world,
Its forty windows hold a triumph of light.
Under the dome, with sails of wings bedight,
The four archangels are the most beautiful.
This wise and spherical construction
Will outlive many a loud age and nation.
Echoes of choirs of cherubim weeping
Will fail to warp the darkened gilding.
Translated by Philip Nikolayev
Osip 曼聖索菲亞大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 在這裡,上帝親自下令國和君王,停下來 !作為見證眼睛的話,你古老的沖天爐事實上,仿佛一條鏈,暫停從天空。幾個世紀,查士丁尼的示例閃耀: 以弗所戴安娜教唆盜竊 107 列中為那些外星眾神的綠色大理石。在崇高的思想,你寬宏大量的建築師,崇高的精神,安排教堂中殿,半圓,半穹頂、 壁龕、 支柱、 等等,一旦他指出東方和西方。可愛的寺沐浴在世界,其四十 windows 抱一種光的勝利。穹頂下翼帆 bedight、 四個大天使是最美麗的。這明智和球面的建設將會比很多人一個響亮的年齡和民族。唱詩班的基路伯哭泣的回聲將無法扭曲了黑暗的燙金。由菲力浦 · 尼古拉耶夫翻譯
翻譯由 Bing 提供


****
【說書】我的老天呀,終於到了星期五了,再過半天就可以放假了。那今天中午就來讀點輕鬆的玩意吧!漫遊土耳其的旅人,一定會去拜訪聖索菲亞大教堂。這座教堂先由君士坦丁興建,中經查士丁尼重建,最終則落入鄂圖曼帝國之手。這座教堂變成了清真寺,雖已聽不見基督徒的祈禱聲,卻換成了穆斯林的清真言在拱頂下迴盪。‪#‎TGIF‬
Patrick Dillon著,呂奕欣譯,《建築的故事》,臺北:三采文化Suncolor,2016。
作者:派翠克.迪倫(Patrick Dillon)…
GUSHI.TW|作者: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城市之心: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故事

作者:派翠克.迪倫(Patrick Dillon)
經過幾個世紀之後,羅馬帝國的疆域已過度擴張,光靠皇帝一個人根本無法治理。於是,戴克里先皇帝(Diocletian)把帝國一分為二,西邊的帝國就由羅馬統治。東邊的帝國原本沒有首都,後來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在分隔歐亞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邊,在一處名為拜占庭(Byzantium)的城市之上規劃了一座跨海峽兩岸的大城市。這座城市遂以他為名,稱為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大帝塑像。 來源: http://bit.ly/1Xvgug6
君士坦丁大帝塑像。圖片來源:http://bit.ly/1Xvgug6
君士坦丁大帝決心讓新城市能媲美偉大的羅馬,於是在城市內設立了許多雕像、花園與柱廊,規劃體育場、競技場、法院與公共浴場。不過,君士坦丁堡是座不一樣的城市,因為君士坦丁大帝是個和前人不同的皇帝—他不信奉羅馬神殿中的神祉,他是一位基督教徒,因此他希望這城市中最偉大的建築物是座教堂。他想要把這座教堂獻給「天主的聖智」(Holy Wisdom),即希臘文的「聖索菲亞」(Hagia Sophia)。
君士坦丁大帝去世之後,君士坦丁堡越來越繁榮,聖索菲亞大教堂也改建得越來越大,最後卻難逃祝融之災。
查士丁尼像。 來源: http://bit.ly/1XvhHnH
查士丁尼像。圖片來源:http://bit.ly/1XvhHnH
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決定重建教堂,而且規模要比以往來得更大。他請了兩位來自歐洲的知名科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Isidore of Miletus)及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Anthemius of Tralles)。查士丁尼大帝的指示很簡單:他在聖經上讀到,所羅門王曾在耶路撒冷為猶太人建立宏偉的神廟,他希望聖索菲亞大教堂能比它更氣派。
伊西多爾與安提莫斯設計的教堂,以圓拱與拱頂層層堆疊,最上方正中央是一座圓頂,鶴立於城市的天際線。
他們想像光線如噴泉的泉水,從上千扇窗戶中湧入室內。
伊西多爾是科學家,安提莫斯是數學家,兩人想出如何以石頭來支撐拱頂(也就是搭建「扶壁」),以及讓圓拱彼此堆疊而上的方法。待上方屋頂安置完成,他們就請擅長繪畫與馬賽克拼貼的工匠,為牆面鋪滿金碧輝煌的裝飾。
查世丁尼大帝造訪新教堂時,不禁喃喃自語:「所羅門,我超越你了!」
君士坦丁堡的居民初次造訪聖索菲亞大教堂時,看見中央的圓頂高掛空中,「像是以金鏈子從天堂垂吊而下」,莫不瞠目結舌。伊西多爾與安提莫斯不只是用磚石,而是運用空間和光影打造了這座建築物。
7936951558_cc643f9380_b
這座教堂成為帝國的核心,它不光是君士坦丁堡居民的生活重心,更是離鄉背井的帝國子民心之所繫之處。遊子返鄉之際,水手會聚集在帆船船首,盯著如山頂般的大教堂圓頂出現在地平線上。帝王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馬賽克天花板下加冕,駕崩後埋在大理石地板下。將近一千年的時間,教堂中迴盪著神父唱頌經文的聲音,裊裊薰香飄向壯麗的圓頂,牆上輝煌燦爛的鑲嵌畫被燭光照得閃閃發亮。偉大的建築不僅是美麗的藝術品,更承載了人民的夢想與希望。聖索菲亞大教堂就是整個帝國的夢想。然而帝國終究難逃逐漸衰微的命運,有軍隊從西邊攻擊拜占庭,焚毀宮殿、盜取雕像。而在君士坦丁堡東邊(現在的土耳其),鄂圖曼帝國興起,勢力年年逼近。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有天從城牆俯視這座城市,明白它再也撐不下去了。鄂圖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II)的軍隊出現在地平線另一頭,艦隊占據了海洋。
聖索菲亞-660x400
君士坦丁十一世緩緩穿過街道,走進聖索菲亞大教堂。神父正在裡頭唸頌經文,燭光搖曳,薰香煙霧裊裊飄向圓頂,與過去近千年無異。拜占庭的子民過去是否曾在危機逼近城外時,來到此處敬拜神?曾有多少祈禱聲在圓頂下迴盪?這一刻,男女老少聚集於祭壇周圍,懇求上帝伸出援手。若說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的心臟,那麼它現在正在城市瀕死之際可憐地搏動著。君士坦丁點了蠟燭,與眾人同禱,但他明白這座城市在劫難逃。明天,聖索菲亞大教堂將淪入鄂圖曼帝國的手中。
天亮了,穆罕默德的軍隊衝破城牆,放火燒毀每條街道,殺光所有反抗的人。他們來到大教堂,打破大門、趕走神父,把牆上的金色馬賽克一塊塊敲下。主祭壇周圍的蠟燭接連熄滅,聖索菲亞大教堂內的祈禱聲即將永遠消失於人間。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 來源:http://bit.ly/1Xvjg54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圖片來源:http://bit.ly/1Xvjg54
穆罕默德二世隨後抵達,但他並不想摧毀這座偉大的教堂。鄂圖曼帝國的人民信奉伊斯蘭教,穆斯林曾建立許多美麗的清真寺,例如突尼西亞凱魯萬(Kairouan)的烏克巴清真寺(Uqba),以及開羅的伊本圖倫清真寺(Ibn Tulun)。穆罕默德心想,聖索菲亞大教堂可成為比那些更美的清真寺,於是下令改造教堂。聖索菲亞從大教堂變成了清真寺,雖已聽不見基督徒的祈禱聲,卻換成了穆斯林的清真言在拱頂下迴盪。
從前的拜占庭現在稱作伊斯坦堡,成為鄂圖曼帝國的首都。而聖索菲亞大教堂仍然聳立於博斯普魯斯海峽之上,在興建一千五百年之後依舊屹立不搖。它的圓頂依舊聳立在空中,「像是以金鏈子從天堂垂吊而下」。
016001001建築的故事,也是人類的故事。
16座改寫歷史的建築,讓你一窺藏在每一根屋梁、每一塊磚瓦間的祕密。

本文收錄於三采文化出版之《建築的故事》。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